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建议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日将会印发。总体是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教授郑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对于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层次个人养老金和其他商业养老金融,同时还有社保战略储备基金即全国社保基金。各类养老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期限长,一方面这些养老和社保基金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需要养老和社保基金进入,发挥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在境内的股票市场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被称为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郑伟说。
郑伟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包括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围绕“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郑伟分析,从年龄角度看,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距离退休的时间比较长,对应于他们的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有更长的投资时间,可以承受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风险,可以穿越投资周期,因此资产组合中权益投资的比重就可以相对高一些。之后,随着参保人年龄的增长,再逐渐对资产组合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新的需要。从风险偏好角度看,有些人属于风险规避型,不喜欢风险,同时接受较低的投资收益;有些人属于风险喜好型,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接受较高的风险。对应于风险喜好者,由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对应于他们的企业年金基金就可以配置更高比例的权益资产,以达到风险与收益的更好平衡。
谈及下一步如何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郑伟分析,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要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妥推进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优化完善,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要推动上市公司改善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投资价值。
从保险业角度看,要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落实完善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推动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优化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可在前期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