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鸣很忙更新招股书,集团运营效率成零食行业新竞争力
10月28日,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龙头鸣鸣很忙再次递表港交所。更新后的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鸣鸣很忙的经营业绩仍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为411亿元,同比增长86.9%。
鸣鸣很忙的业绩高速增长与零食行业的增长步伐同步。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4年,国内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9万亿元增长至3.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未来,国内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将持续扩张。在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量贩式零食行业的扩张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头部企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量贩式零食行业已经从速度竞争转向体系竞争。
迈入“全国连锁TOP10”行列,鸣鸣很忙寻求可持续增长
传统休闲食品饮料零售模式在挖掘消费者的深度需求方面存在着劣势:层层加价使得用户难以释放真正的购买需求,多层级的销售链条使得用户反馈无法得到快速响应。这给了量贩式零食巨大的成长空间。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量贩式零食商通过创新产品开发、打造逛店体验以及供应链重构等方式解决行业痛点,弥合用户反馈与品牌响应的断层。
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攀升,鸣鸣很忙的业绩处于高速增长态势。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鸣鸣很忙营业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和281.24亿元,经调整的利润净额分别为8149.5万元、2.35亿元、9.13亿元和10.34亿元。
鸣鸣很忙业绩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其业务扩张。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鸣鸣很忙在全国拥有16783家门店,覆盖国内28个省份和各线城市,其中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
今年9月3日,鸣鸣很忙成为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首个门店突破2万家的企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鸣鸣很忙是2024年中国前十大连锁商之一,也是2024年前十大连锁商中增长最快的连锁商。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商迅速崛起,以规模化的高周转搅动了连锁行业的发展局面。
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量贩式零食连锁商锚定下沉市场寻求可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休闲食品饮料市场中的下沉市场GMV已达到2.3万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5%。相较而言,2024年,高线市场GMV达1.4万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下沉市场增速领先高线市场,未来预期仍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4至2029年下沉市场GMV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6.8%,持续领先高线市场4.1%的增速。
鸣鸣很忙的零售商体系的建立也赋能至其他销售产品领域。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在零食领域积累的经验对其他领域也有所裨益,由此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品类。粘性更强的下沉市场的销售体系建设,无疑为鸣鸣很忙拓展至其他领域提供了极强的渠道力。
“集团化运营”构筑竞争壁垒
鸣鸣很忙拥有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个品牌,进行集团化运营。
2017年3月,晏周在湖南长沙创立零食很忙。2019年1月,赵定在江西宜春创立赵一鸣零食。双方于2023年11月完成合并,组成了鸣鸣很忙。二者之间通常不在同一地理区域经营,战略性地发挥其互补的地理覆盖布局,快速占领全国市场。
在鸣鸣很忙公司内部,双品牌联合驱动,整合双方的经营体系,全面调整其运作流程,实现了两个品牌之间的无缝信息共享及标准化经营。两个品牌的门店提供的产品来自相同供应渠道,遵循相同的门店开业流程。
从内部管理上,已就内部管理及外部展示建立统一的组织架构。两个品牌均由同一部门运营,涵盖包括门店运营、业务开发、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所有方面,均由单一的高级管理层团队进行监督。
两大头部量贩零食的合并处在量贩式零食行业整合的早期,占据了先发优势,供应链整合的协同效应已经释放。目前,鸣鸣很忙拥有40座数智化现代供应链仓配中心,存货周转期为11.7天。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鸣鸣很忙会根据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加盟店与最近仓库的距离向其运送货物,打通了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前端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体系的优化直接推动了成本的下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基于重构的供应链和显著的规模效应,鸣鸣很忙的产品在充分保障品质的前提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的同类产品便宜约25%。同时,在整个供应链运转中全面监督质量管理,鸣鸣很忙在满足食品安全及产品质量的监管要求基础上,强化了品牌力。
供应链整合之后,鸣鸣很忙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议价能力更强,网络密度翻倍带来的履约成本也正在下降,反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依托集团化的运营,鸣鸣很忙已经构筑了竞争壁垒,来面对下半程的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