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央行副行长邹澜:持续深化动产融资改革,更大释放动产融资潜能

彭扬 中证金牛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称,人民银行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推动实现了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促进我国动产融资市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展望未来,我国即将迈入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周期,人民银行将继续巩固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改革成效,持续深化动产融资改革,更大释放动产融资潜能,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看,邹澜表示,加强政策支持引领,激发动产融资市场强大活力。动产融资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正逐渐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重要工具,有利于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包容性。当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动产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动产利用率仍低于国际水平。下一步,应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深化改革成果,加强理念宣贯,推动各方加速形成良性市场生态圈,持续释放市场潜力,加快提高动产利用率,优化动产资源配置,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支持动产融资业务创新。邹澜表示,民法典在动产和权利担保制度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步,但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纳入统一登记的其他动产和权利担保类型涵盖范围还存在模糊地带,一些创新型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法律效力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应不断完善我国动产担保法律制度体系,明确规则,坚定市场主体创新信心,促进担保物范围不断增量扩面。

发挥新一代系统作用,更好服务动产融资市场发展。邹澜表示,人民银行统一登记系统已经实现全面升级,新一代统一登记系统顺应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实现业务深度优化、架构迭代升级,登记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渠道更加丰富,系统可扩展性、灵活性、效率持续提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系统服务,加强应用推广,持续提升统一登记服务质效。

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动产融资服务新质效。邹澜表示,动产融资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还需要不断健全,当前,动产融资受制于估值难、管理难、变现难,动产业务风险管控能力还存在不足,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仍需要不断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不同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完善动产估值和管理体系,为动产融资业务开展提供坚实的服务支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证金牛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APP阅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