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两会透视:强化协同 推进产业体系配套融合
京津冀进入“地方两会时间”。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同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1月13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京津冀三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发展攀高向新、区域经济协同成为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的看点和亮点。
三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从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看,过去一年,京津冀三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去年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7%左右。在2024年初,京津两地定下的经济增速目标分别为: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北京市统筹发挥经济工作各机制作用,力促经济回稳向好。”北京市市长殷勇说。
天津市市长张工表示,一年来,天津市用足用好中央一揽子政策,在攻坚克难中统筹实现多重预期目标。
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提出,202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天津市提出,2025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河北省提出,2025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产业发展攀高向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京津冀三地政府工作报告折射出产业发展不断攀高向新。
2024年,河北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4家;天津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增至283家和38家。北京方面,北汽、小米、理想等重点整车项目陆续投产、在京生产新能源汽车约30万辆、增长近3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一批高端项目落地京津冀。2024年,中电科蓝天产业园、中软信创总部落地天津,诺和诺德、中美史克、SMC等在天津增资扩产。河北省达成多项“首个”成就,东方物探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助力河北省在该奖项上实现主研项目一等奖零的突破;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也于2024年挂牌成立。
展望2025年,京津冀三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先进算力、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超算互联网、智能算力等新型平台经济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协同
协同发展成为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北京市表示,2024年,携手天津、河北成功申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北省表示,与京津共建6条产业链,启动建设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安全应急装备等4个共建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天津市表示,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等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770家优质企业融入6条区域共建产业链。
展望2025年,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提出,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搭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
天津市表示,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配套融合,主动融入首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着力提升既有平台承载质效,有效发挥空间资源优势,持续强化与北京各产业园区合作。
河北省表示,加强产业协作。进一步引进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河北省产业体系嵌入京津创新体系,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
此外,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也成为重点内容。北京市提出,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天津市表示,着力增强软硬联通服务效能,健全公共服务协同机制。河北省提出,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