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现场直击!净息差走势、贴息政策、风险管控……建行管理层回应关切

石诗语 中证金牛座

8月29日,建设银行于北京、香港两地同步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建行管理层就贷款投向、净息差走势、风险管控、“双贴息”政策落地情况等热点话题,回应市场关切。

2025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关键经营指标企稳向好,资产负债稳健协调。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0.76亿元,同比下降1.37%。上市以来该行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2025年将进行两次分红,中期分红比例保持30%。

贷款精准投放

贷款投放方面,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了贷款的平稳增长、均衡投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零售贷款市场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余额均保持同业领先。

二是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上半年末,建行科技贷款余额为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3.39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为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为8523.77亿元,较年初增长13.44%。

三是积极落实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半年,建行投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的贷款规模均保持较快增长。

此外,基础设施贷款方面,张毅表示:“建行因建而生、因建而兴,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行的主责主业。长期以来,建行依托造价咨询等专业特色优势,为基础设施领域建设项目提供设计规划、前期筹备、建设施工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等全周期定制服务,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

全行部署贴息政策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落地情况,张毅回应称:“两项贴息政策发布后,我行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了全行部署。”

他认为:“两项贴息政策出台将有效降低居民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的借贷成本,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促进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有效增长。”

“我行将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聚焦精准支持真实消费需求,简化贴息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的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让消费市场的参与方更加便利地享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张毅表示。

预计净息差降幅会逐渐收窄

谈及当前银行业共同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困境,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从资产和负债两端进行分析。“从资产端看,随着去年LPR的下调以及今年5月份降息效应叠加释放,目前公开市场利率仍处于低位区间,对包括建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资产端收益率有一定影响,我们上半年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了45BP。”生柳荣表示。

“从负债端来看,我们加强了资产负债结构管控,上半年存款付息率下降32BP,在此基础上加强主动负债管控,整个负债端付息率下降34BP。同时,优化资产端配置,控制收益相对较低的同业资产的运用,加大收益相对较高的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力度。”生柳荣介绍。

展望净息差后续走势,生柳荣表示:“无论是去年LPR的下调,还是存款利率的下调,其影响都具有滞后性,由于贷款重定价相对快于存款,预计后续净息差还有一定下行压力。”

“当前央行在不断改善货币政策方向,畅通利率传导机制,且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近年来,央行在引导贷款端利率下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同时,强调资产端和负债端降息的对称性。另外,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对利率政策工具的运用更加审慎,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银行业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因此,总体上我们认为,净息差的下滑幅度会逐渐收窄。”生柳荣解释道。

做好资产质量管控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建设银行副行长李建江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拨备覆盖率为239.40%,较上年末提升5.8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抵补能力。

从重点风险领域来看,“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在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深入研判风险演化趋势,强化监测,持续做好风险靠前防范和有序化解。截至6月末,建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保持了风险的平稳可控。”李建江在会上说。

展望下半年,李建江表示,建行将不断完善集团一体化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强管控、调结构、夯基础,持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证金牛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APP阅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