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多方协同共促产业升级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对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近日,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党中央对当前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既重视外部风险,又高瞻远瞩、谋稳致远。从今年一季度GDP数据看,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加速成长,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助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产业转型视角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正支持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并推动其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核心中介也应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
一季度经济亮点频现
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加速成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
在陈雳看来,多项经济数据表现喜人的背后,折射出供给侧改革与扩大内需协同推进下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动能正加速成长,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进入加速期。
陈雳认为,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6.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量同比增长19.8%,集成电路一类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2.0%,表明我国出口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从内需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新质生产力在一些领域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特征已经显现,并正在形成“供给创新-需求升级-供给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政策驱动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安排118.78亿元、增长14.5%,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至1万亿元。陈雳认为,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在向德国等高端制造业大国靠近,但在研发投入强度、核心技术自主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赋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助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述数据看,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整体增速,表明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陈雳看来,考虑到传统产业当前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也不应该否定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谈及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效果,陈雳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在2025年将达到45%,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到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66.2%,推动传统制造向智造跃迁;二是绿色化改造,例如钢铁行业通过氢基竖炉技术实现碳排放减少60%以上,化工行业利用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石化原料;三是服务化延伸,政策层面,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2025年计划将推动更多的工业企业成功实施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严峻。陈雳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情形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助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积极作用。
陈雳告诉记者,我国在新能源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有效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和应对外部供应链冲击的抵御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相关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全球视角看,新质生产力发展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发挥好新质生产力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的积极作用,都离不开政策的指引和配合。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对于后续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可能出台的增量支持性政策,陈雳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期待:一是税收优惠加码,比如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二是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推出碳中和专项再贷款,扩大碳期货、绿证交易规模;三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和交易规则。这些政策将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
证券公司应明确角色定位
多维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本市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陈雳看来,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证券公司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融资服务,例如2025年北交所IPO平均融资额翻番,证券公司通过保荐承销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二是并购重组服务,证券公司协助传统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新技术、新市场;三是研究与定价服务,证券公司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引导资本流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
展望未来,陈雳认为,要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证券公司需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一是设立产业基金,聚焦硬科技、未来产业,通过‘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培育创新企业;二是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将专利等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工具;三是加强跨境服务,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此外,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可考虑放宽券商直投子公司的投资范围,允许其参与早期科技项目投资,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
对于如何进一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陈雳认为,证券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首先,发展绿色金融,发行碳中和债券、ESG基金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其次,创新供应链金融,利用ABS、保理等工具优化产业链资金周转;最后,推进数字化服务,开发智能投顾、区块链平台提升金融效率。此外,证券公司还应不断强化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从资本市场角度出发,陈雳还认为,科学、合规的市值管理及并购重组也是传统产业和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市场条件下非常值得研究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