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覆盖平台八成以上司机,货拉拉“新职伤”试点扩围
继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后,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简称“新职伤”)试点覆盖范围加速扩大。
“7月11日,我接了一个带搬运需求的订单,需要把冰箱从三楼搬下去,当时搬运过程中感觉小腿有点疼,但是急着送货就没太注意,忍着痛把货送到以后,我才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小腿被冰箱划伤了,伤口挺深,有六厘米长,就去了医院,缝了几针,”货拉拉平台面包车司机杨东东向记者表示,“本以为要影响工作,自己掏钱治疗了,好在‘新职伤’保险给了一份保障。”
随着“新职伤”试点的扩围,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在更多省份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推进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
“受伤之后,我就打电话给客服反映了这个情况,客服告诉我可以申报‘新职伤’,后面我也去了货拉拉线下门店咨询,现场工作人员态度挺好的,他们帮我把需要填的表格下载到手机里,让我回去准备医院证明材料、申请表等,目前有一些材料还需要补充。”杨东东说。
同样,河北的平板货车司机张同武在7月因拉货过程中追尾前车一度昏迷,经医生诊断,面部、头部和腹部都有不同程度受伤,住院五天。通过货拉拉平台申报职业伤害保障后,目前他的事故认定已完成,后续理赔事项也在积极推进中。
多位受访人员提到,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大量涌现,对这类规模庞大的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正在不断推进中。其中,货车司机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职业,小到崴脚扭腰,大到车祸、砸伤等,各类风险较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数字经济与公路货运行业的深度融合,近六成司机通过数字货运平台寻找货源;而在描述困扰他们的职业问题时,59.5%的货车司机提到职业风险大、社会保障难的问题。
这意味着,由头部平台企业推进落地“新职伤”试点,能有效解决行业从业者最迫切的需求。
7月1日,《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开始施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通知,宣布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已先行试点7个省份和7个平台企业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西、宁夏等10个省份,增加出行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同城货运行业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2026年,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将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三个行业的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2027年,探索将职业伤害风险较大、劳动管理强度较高的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累计完成超7.6亿单保障订单
货拉拉市场负责人王宫向记者表示,货拉拉将积极响应人社部举措,加大货车司机群体职业伤害保障力度,此次扩围后预估将覆盖平台80%以上的司机群体。
根据货拉拉提供的数据,自三年前开启“新职伤”试点以来,货拉拉已累计投入超1.5亿元,完成超7.6亿单保障订单。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包容性,推动实现更全面的社会保障覆盖。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是适应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回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问题的制度创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闻效仪表示。
闻效仪提到,传统工伤保险制度以劳动合同为前提,难以覆盖如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大量以灵活、非标准形式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这些劳动者工作强度大,且多在户外或交通环境中作业,面临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抗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往往面临经济困难。
“货车司机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的群体,职业伤害保险为他们提供了兜底保障,帮助他们更好康复并且回归社会参与工作。平台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既维护了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权益,也推动了企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一举措能吸引更多劳动者与用户,提升平台竞争力。”王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