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Deepseek炒股的第四天,我的收益居然涨到10%了!”
DeepSeek掀起的AI热潮还在持续蔓延。
不少投资者开始使用AI炒股——他们不再紧盯K线图,而是将决策权交给AI。同时,券商机构纷纷接入AI,积极推动投资工具的普惠化,掀起新一轮的财富管理革命。
AI工具的普及,降低了股票投资的门槛,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风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AI能突破人类处理信息的边界,但市场博弈是复杂系统,建议将AI工具作为查找资料的参考依据。
"跟Deepseek炒股的第四天,我的收益居然涨到10%了!"
日前,一位自称"普通打工人"的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记录了自己跟着DeepSeek给出的短线策略炒股的实盘操作战绩。
一只机器人概念股盘中冲高6%,到收盘没有盈利。
一只食品股日内涨幅一度达7%,“太想等涨停"未及时止盈,最终盈利回撤至1.4%。
四天战绩:浮盈10%
"虽然今天盈利,但是两只票冲高回落让人很悲伤。"该用户感慨道。
AI带来的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工具普及。量化交易过去是大型机构的专利,而借助开源模型和云计算,有相关基础的人便可以自己搭建简单的量化体系。社交媒体上另一位从事IT行业的用户,为了解决父母股票账户40万元的亏损,利用假期搭建起了三个AI交易模型。尽管当前总亏损仍达30万元,但新投入的50万元资金通过"40%医药+60%AI"的组合已实现5.81%收益。
券商机构早已嗅到技术变革的气息,积极推动投资工具的普惠化。传统投顾服务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如今通过人工智能便可随时复盘自己的持仓。华泰证券与豆包合作的"华泰股市助手",自2024年10月上线后登顶股票类用户活跃量榜首,累计对话人数超15万。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AI能突破人类处理信息的边界,但市场博弈是复杂系统,短期超额收益不等于持续盈利,建议用三个月以上周期验证模型有效性。
“一份深度研报需要结合实地调研与行业人脉,这是AI的盲区。”
当AI闯入金融投研领域,“AI能否代替投研人员”的争议随之升温。实际上,不少大型投资机构早已开始将AI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不过“以人为主,机器为辅”的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即便在AI时代,人类的经验和洞察力仍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关键要素。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提示,AI的投资建议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可以将这类AI工具作为查找资料、投资的参考依据,但最终的投资决策还需要投资者根据个人的基本研究后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