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资管施展:锚定企业质地 前瞻布局新兴产业
近日,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施展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科技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发生了更加积极的变化,参与企业的数量、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本也有所改善。
长江资管基金经理施展 图片来源:长江资管
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产业环境和投资思路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施展表示,长期而言,看好高端制造行业的国产化和产业创新,要把企业质地放在首要位置,敢于领先市场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
科技产业的变革与机遇
近期,以机器人、算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子领域在整个智能制造板块中表现积极。施展认为,核心原因是目前科技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发生了更加积极的变化。
“科技行业需求侧的高速增长是充满魅力的,因为其斜率和弹性伴随收入和利润率的爆发式增长,会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施展说。
机遇往往也伴随着风险。施展表示,由于科技行业变化快、波动大,再叠加热门行业的拥挤度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去参与其中是比较大的挑战。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在结构性行情中,这部分机会的实际把握难度可能比想象的会更大。
此外,施展提醒,科技行业未来商业逻辑的闭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在技术路线的选择、商业价值的创造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跟踪。“在一个产业刚起步有巨大进展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也要尊重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去10年,我们经历了多轮科技创新,全球科技产业过去50年也有大量的经典案例可供参考,提供了很多宏观视角,相信对这轮AI或者机器人产业的前瞻判断会有一定帮助。”
具体到筛选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施展认为,渗透率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参考指标,商业逻辑的闭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和谐匹配也很重要。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此外,一些定性指标也很重要,比如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产品属性、下游需求特征等都会影响到产业的爆发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多轮创新周期并总结出一些定量结合定性的特点。
把企业质地的判断放首位
除了科技创新,施展还看好材料、设备、半导体等方向。在他看来,这些行业的供给侧能力持续提升,其长期商业模式和成长性稳定可持续,符合未来转型的关键方向。
“当然,对于这些行业的判断,挑战在于行业变化没有那么快速,存在节奏和判断误差的风险,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施展说。
怎样才能领先市场前瞻布局这一类机会,施展认为,最重要的在于对确定性的判断,就是要能精准提炼出时代和产业的主要矛盾,并去寻找相应的公司和管理层,这需要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具备极其深入及长期的跟踪与研究,持有等待的过程也会带来不小的考验。
“对于我来说,企业质地的判断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二是估值,景气度排第三。”施展强调,之所以这么选择,是源于对时代发展的理解。在当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机构原本具备的信息优势正逐渐缩小,深入理解产业和公司质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施展的个人从业经历也影响着他的投资风格。他长期专注于高端制造行业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偏自下而上的投资风格,关注质地和估值,在智能制造相关成长赛道中,其产品最大回撤较低,波动率中等偏低,中长期收益率具备一定超额。
持续突破自我边界
面对市场热点和趋势,施展认为处于其中的板块或个股短期可能带来较好机会。但判断目前处于趋势中哪个位置较难,涉及行业、公司所处阶段,市场风格、情绪及资金面等多因素。
施展擅长对行业和公司的判断,因此参与热点和趋势时,会选择处于高速成长期中前期的机会,以胜率最高的方式参与。“每个人的能力范围和精力有限,要在市场上形成相对优势,最好在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做出判断。”
在施展看来,投资旅程是持续突破自我边界的过程。有时投资最难的不在于方法,而在于选择,这些选择背后有人性因素,也受投资环境约束。
面对新科技、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和投资机遇,施展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世界有客观理性认知,包括了解自身优势和局限,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探索事物发展最本源不变的部分。最终,要尽可能把精力聚焦到相对优势领域,并在情绪上坦然面对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