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建发致新:深耕医疗器械流通领域 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

李梦扬 中证金牛座

9月25日,建发致新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9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36.56元/股,当日涨幅为418.58%,总市值约为154亿元。

“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我们从血管介入类产品逐步扩大至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等多种品类,始终专注于医疗器械流通业务。”建发致新董事、总经理吴胜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专业化为基石,以全国一体化为关键支撑,以数字化为重要驱动力,开启建发致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聚焦医疗器械流通领域

建发致新成立于2010年,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直销业务中,建发致新可为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在分销业务中,建发致新已建立辐射全国范围的分销网络。

回顾创业初期,吴胜勇告诉记者:“早在十余年前,在思考现有重点产品和新兴医疗器械产品的行业发展趋势时,我们就关注到国内的卒中中心建设,当时一些神经血管介入公司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但其产品颇具创新性和成长性。我们观察到业务机会,抓住机遇,深耕血管介入类产品流通赛道。”

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建发致新进行深入布局,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长为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建发致新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6.47%。

财务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建发致新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179.23亿元。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血管介入器械收入合计金额分别为75.83亿元、92.05亿元、99.6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3.90%、59.72%、55.73%。

从横向产品线布局看,“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理念,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布局。”建发致新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陆启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来说,近年来,公司凭借在血管介入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优势,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将成功经验与专业能力延伸至IVD、外科、眼科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不断探索创新,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医疗器械的分销也是公司增长较快的业务。在国家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建发致新陪伴创新企业成长,努力助力创新医疗器械实现商业化。”陆启勇进一步称。

坚持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

从纵向流通产业链布局看,根据招股说明书,建发致新以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下游终端医疗机构为核心,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公司与微创医疗、美敦力、泰尔茂、归创通桥、波士顿科学、贝克曼、思塔高、迈瑞医疗等众多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开展深度合作。

“建发致新在行业中最独特之处,在于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优势。”吴胜勇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早在公司创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自研技术能力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做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研发。”

“上到对接各类厂商,下到服务众多医院,我们全国的经营单位开展业务时在资金管理、信息管理、物流控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并在高值医疗器械配送领域搭建了一套统一使用的业务系统,保证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以及价值驱动的高度统一。”吴胜勇说。

医院端服务方面,建发致新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在传统医疗器械流通业务中的应用,并为终端医院客户提供SPD服务。公司基于自主开发的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积极开拓SPD业务,已签约60家医院的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从项目开发,到落地,到运营,一方面我们要做人才、流程和技术的统一迭代,另一方面也因为不同客户医院的组织文化、耗材规模、硬件条件和信息化进程等诸多差异化因素,需要在商业设计、人员配备、流程规划和技术开发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种‘既要又要’是我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吴胜勇向记者表示。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一体化管理,更好地统一业务、管理和合规的质量,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和流程的高质量发展。让全国不同经营单位下的不同项目不踩同样的坑。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专业化,持续创新,不断修炼内功。总的来说,公司将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管理服务机会,开拓更多的直销配送及集中运营服务,进一步加强医院客户的黏性。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医院客户中追求高品质SPD服务的首选。”吴胜勇表示。

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管理是建发致新立足市场的独门利器。多年来,建发致新始终注重信息化管理在医疗器械流通业务中的应用。公司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了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具体来看,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在医疗器械流通的信息化管理领域不断提升能力,形成了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产品云平台”为数据基础,“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医用耗材第三方物流软件系统”为服务延伸,“医用耗材管理SAAS平台软件”等多个信息化管理工具为服务支撑的医疗器械流通管理的数字化生态环境。

谈及医疗器械流通过程中所面临的数字化难点,吴胜勇举例道,公司率先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原码解析技术,配合UDI的应用,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一物一码管理,解决了传统流通环节中使用赋码模式而产生的“一物多码”问题,实现了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为基础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管控。

根据招股说明书,建发致新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1.40亿元、1.04亿元、2.40亿元。建发致新将以本次新股发行上市为契机,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持续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为公司快速扩大的业务规模与精益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在产业链环节中的服务属性,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努力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证金牛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APP阅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