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 CEO揭秘ESG数据背后的全球战略
频发的山火、多变的天气,使得气候变化成为日益重要的议题。机构统计,气候灾难在2024年造成了全球3200亿美元的损失。通过对企业、城市和地区披露的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全球投资机构可以将资金投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领域。
环境信息披露机构CDP(原碳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目前运行全球独立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平台,得到投资者和采购机构的授权后,CDP向全球企业发送填报环境信息问卷的邀请,并对企业报告的环境信息进行评分反馈。CDP企业公开披露信息也成为其他ESG评级机构中“E”(环境)纬度的数据来源。
经过25年发展,目前CDP与全球64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机构管理的资产占全球机构金融资产总额的四分之一。同时,来自130多个国家、市值占全球总市值三分之二的企业均通过CDP披露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的关键环境数据。
“投资者需要环境数据来评估风险,决定资本配置方向,并推进其投资组合策略。”CDP首席执行官马雪莉(Sherry Madera)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
出海潮流推动信息披露进程
企业为什么重视可持续发展?
马雪莉认为,有三大关键因素,她总结为“ABC”场景。首先,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容易获得更多资本(Access to Capital),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商业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另外,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符合目标市场提出的合规要求(Compliance)。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进程加速,供应链的信息披露要求受到关注。“我们与全球大型采购商合作,他们代表着超过6.4万亿美元的购买力,他们会询问供应链上企业的减排和环境表现。”马雪莉介绍,每年CDP会支持上万家来自全球供应商的问卷填报,“2024年,有超过350家全球最大的采购商都邀请中国的供应商公司通过CDP披露其环境绩效。”
中国企业出海,增加信息透明度,借助环境信息披露展示可持续发展担当,成为至关重要的命题。
如比亚迪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了企业过去三年温室气体范围一、二排放数据,并提出到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宁德时代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披露了企业温室气体范围一、二、三排放数据、转型举措,以及如何推动供应链减碳。
马雪莉表示,2024年,中国企业提交了3651份CDP披露问卷,使中国成为CDP在全球披露规模第二大的市场,年披露数量增长率超过6%。
在国内监管部门推动下,中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进程加速。
今年4月30日,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为我国企业进行气候信息披露提供参考标准。2024年以来,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日趋完善。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超过22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披露率超过40%。
“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正走向强制化,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马雪莉认为,企业提升信息透明度是全球共识,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可信度、可比较的信息。CDP通过标准化的问卷设置,推动企业披露更多量化数据,形成各国投资者可以比较、参考的“共同语言”。
企业提升量化数据披露能力
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洗绿”行为(即通过虚假、夸大的环保宣传掩盖实际情况)。马雪莉认为,信息披露是监督企业“洗绿”行为的基础,数据是防范企业“洗绿”的抓手。“企业故意‘洗绿’是不可接受的,当投资者、采购商或其他利益相关方提出质疑时,可以借助相关数据来探明真相。”马雪莉说。
企业可从多个维度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在环境信息方面,马雪莉建议,企业可以设定减排目标,追踪供应链的排放信息,提升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的信息透明度,以及与供应商协作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一些大型企业业务多元化,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可具体到某个业务板块、某个重点设施,有助于采购商了解上游的潜在风险和机遇。
“从养老基金、大型资管机构到个人投资者,都在关注企业的可持续信息、ESG数据对未来风险与回报的影响。气候变化将给公司带来真实的物理风险。”马雪莉说,投资者需要将可持续信息纳入资本配置的决策。
此外,CDP注意到,投资者和采购商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需求不断增长。“2024年全球有超过15000家公司披露了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仅生物多样性领域,数据披露年增长率达到100%。”马雪莉认为,未来一两年,企业需要为更详细、全面披露可持续信息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