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华夏基金李一梅: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促进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舒琳 中证金牛座

5月9日,围绕证监会近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这是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新国九条“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李一梅表示,《方案》坚持以投资者为本,要求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基金运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通过机制调整,实现公募基金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有助于行业回归业绩本源和高质量发展。

完善“关键少数”考核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通过专业的投资服务帮助投资者分享上市企业的成长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与居民财富增长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整体上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33万亿元。其中,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突破3万亿元。

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一定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暴露出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李一梅表示,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方案》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推动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勤勉尽责,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调整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等“关键少数”的考核,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方案》引入净值增长率、基金利润率、盈利客户占比等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行业过度聚焦规模的“短视主义”倾向。这有助于提升公募机构的审慎性,引导在基金发行、持营阶段更积极地结合市场状况主动控制规模,增强行业自发的逆周期调节能力。

更加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

投资者为本是纲,纲举方能目张。李一梅表示,《方案》要求基金公司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经营理念,并从产品、考核、投研等制度建设上,更加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的导向。

一是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方案》有关薪酬的业绩挂钩安排,致力于促进公募机构、持有人的内外部评价趋于统一。

二是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研究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鼓励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不仅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也激励基金经理更好地为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

三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引导基金公司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方案》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针对风格漂移、货不对版等问题,要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寸,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同时,建立公司自身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三年以上中长期考核权重不低于80%,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方案》还将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

李一梅表示,责任越重,价值越大。公募基金一肩是服务实体经济,一肩是服务居民理财。《方案》的公布和落地,将推动公募基金发挥专业力量,更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幸福感,助力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良性循环。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证金牛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APP阅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