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司南导航撬动卫星应用新场景

王婧涵 杨洁 中证金牛座

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进入成长期,各项技术渐趋成熟,商业运营成本不断下探,制造产能逐步释放。高精度卫星导航芯片制造企业司南导航表示,受益于商业航天卫星应用场景扩展,2024年公司高精度板卡销量增长迅速。

“我们将立足于前沿技术和创新研发,将芯片产品与低轨卫星互联网进行结合,同时融合惯导、激光等多元传感器,实现在产品层面的持续突破,扩展产品在商业航天中的应用场景。”司南导航副总裁孙中豪表示。

高精度板卡销量迅速增长

“目前在卫星导航芯片和板卡领域,中国方案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主流。”孙中豪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2年公司高精度板卡年销量约五千片,目前销量已经翻了几十倍。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司南导航高精度GNSS板卡/模块销量19.66万片,同比增长15.92%;营业收入5965.13万元,产品毛利率接近50%。

高精度GNSS板卡的销量增长得益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及商业航天的发展。2024年发布的《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3年,全球GNSS设备的年出货量为22亿台,其中亚太地区将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近50%。白皮书提到,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等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1611亿元。

随着“北斗+”“+北斗”在各领域应用进一步深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2023年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含测量型接收机)总销量接近280万台/套。

在芯片及模块产品外,司南导航依托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向产业链中下游扩展业务,持续在无人机、智能驾驶及物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布局,积累在新兴领域的先发优势。

司南导航表示,公司抓住植保、物流、测绘等领域无人机近年来的发展机遇,持续加大无人机领域技术研发投入,推出性能更优、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K8、K9系列北斗高精度定位和定向模块。

2024年4月,司南导航无人农场项目在福建落地。项目以北斗/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为依托,融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司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在恶劣天气也能精确控制起垄、播种、喷药、收获等作业的交接行精度,助力农业抢播抢种,保障粮食生产,同时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水平。目前,该成果也在上海、江苏、广西等地进行示范应用。

持续进行高效研发

谈及商业航天应用的卫星导航芯片的技术进展,孙中豪表示,目前公司最新研制的基带射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采用22纳米工艺,在定位精度和性能、功耗控制、成本、高集成度、小型化等方面都有优势。

“22纳米工艺的好处,首先就是集成度高。公司最新的QC7820芯片集射频、电源、基带、CPU为一体,同时支持高性能浮点运算。”孙中豪表示,“这使得芯片尺寸进一步缩小,功耗持续降低。目前,芯片的功耗大概从前几年的一两瓦,已经降到了0.1瓦左右。”

孙中豪认为,公司技术领先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应用重大需求,司南导航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完成四代北斗芯片研制。

2024年,司南导航研发投入合计1.02亿元,同比增长20.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79%,增加4.13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司南导航共拥有授权专利7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1项(含美国发明专利7项),另有10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和公开阶段;同时,公司还主持或参与了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已实施的4项国际标准、28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

“从2012年最早的130纳米工艺到现在的22纳米工艺,公司十几年间迭代了四轮产品。而同一时期,多数其他国家的企业产品迭代不超过两轮,国内企业在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上都更加出色。”孙中豪表示。

同时,司南导航也放眼全球,拓展北斗高精度应用的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年报显示,2024年司南导航产品已销往海外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主营业务收入9819.99万元,毛利率69.88%,高出境内近30个百分点。

“从当前形势看,公司今年海外市场将会有爆发式增长。我们在不同市场积极部署本地化机构,通过在当地生产、设立子公司等方式降低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推进全球化布局。”孙中豪表示。

多元传感器融合趋势显现

“基于技术突破,未来高精度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和场景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从工业级向消费级发展,让技术使更多人受益。例如,近两年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发展迅速,未来这些终端上都可以安装高精度卫星导航芯片,使得网约车等日常场景中人们都能享受到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孙中豪说,“到时,国内商业航天和卫星导航产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他还表示,从未来发展角度,目前纯卫星导航市场空间或已见顶,行业将更多把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的目标转向多元传感器融合方向。近年来,公司将惯导、激光、视觉技术与RTK技术相结合,推出激光放样、实景放样RTK接收机,现已运用在公司鲁班系列、T系列、N系列接收机上。未来,司南导航也将持续研发多元传感器融合,并将成果运用在公司新品上以推动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竞争。

对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孙中豪提到:“在卫星导航与多种传感器融合后,数据量变得很大,必然要进行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的处理分析,如何提升这一过程的可靠性,也是行业的重要课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证金牛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APP阅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