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唱多中国资产
日前,穆迪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中国“A1”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资本近期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热情显著升温:被动资金持续涌入A股,对冲基金对中概股ADR(美国存托凭证)配置逐渐提升。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更强的外资流入。
一季度外资加仓中国资产
穆迪日前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和负面展望不变。5月26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升破7.17,创下自2024年12月以来新高。
国际投行对人民币走势表示乐观,认为汇率升值或将打开股市估值空间。基于高盛此前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未来3、6、12个月将分别达到7.20、7.10、7.00的预测,人民币对美元12个月升值空间达3.0%。
高盛股票策略分析团队分析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时,中国股票往往表现良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升值1%,中国股票可能会相应上涨3%。消费、金融及地产板块通常领涨。基于汇率弹性与企业盈利改善预期,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更强的外资流入。
从资金面来看,外资呈现持续流入态势。摩根士丹利监测数据显示,2月1日至4月2日期间,约20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经历4月中旬的短暂流出后,再度于4月下旬开始重新流入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认为,随着市场情绪稳定,叠加投资者对宏观和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理性分析,境外投资者已经达成共识,当前宏观环境扰动之下,中国股市的可投资性和相对吸引力受到影响的程度,相比其他市场要小得多。
与此同时,中概股ADR同样获得资金青睐。来自高盛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对冲基金在减持美国科技股七巨头的同时,对中概股ADR的配置敞口逐步增加,中概股ADR组合同期以18个百分点的优势跑赢等权重的标普500指数。
外资乐观情绪有所提升
截至5月27日,尽管MSCI中国指数今年以来已涨逾13%,但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认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偏好正在提升。当前外资机构仓位仍较低,同时能感受到外资乐观情绪有所提高。
对于中国市场,王宗豪表示:“基本面将成为近期股价表现更重要的驱动力,现在是时候上调风险设定。互联网再次成为我们看好的行业,强韧的盈利表现使过去3个月市场预测提高3%。”在当前背景下,瑞银小幅上调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
实体经济数据强化市场信心。日前,摩根大通修正了对中国经济的展望,将2025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再度上调。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的可投资性继续呈改善趋势。其背后逻辑可以概括为:政府重申优先宏观经济发展,强调民营企业营商支持政策,对于全球投资者了解决策方向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上市公司总体投资回报率触底反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可投资性提升。